认知,是个过程
车宏卿
标签:误解 积累 认知 阅历 感知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例子:本属正常的一件事,却被他人误解,甚至取笑。我曾写博文,说过涉及自己的一件事儿。上世纪70年代初,我给别人介绍说,橡胶树上的那种白色液汁,经加工后可以制作皮革制品,比如说皮鞋。结果被人家嘲笑为“宏卿说,香蕉树上长皮鞋”(参见2019年6月27日博文《有些理儿只能慢慢懂》)。
当然,那个时候,不只是听者、取笑者无知,介绍者本人也很无知,毕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
经过三年健步走,我突然感觉到,2020年数九寒天,我竟然还没穿棉袄。这让我突然想起,20多年前,有位叫高嵩山的兄长,因为每年十一之后还长时间穿短袖衣、短裤,被某位管理者取笑道:“这个人脑袋瓜子不正常吧?”
当然,能够想起高兄长被取笑这件事,也只是自己历经三年健步走,感觉到自己衣服穿的比较少之后。
我也曾听说过,企业安装调试大型进口设备时,中国人心眼儿活分,经常突破专业指示、指定说明或传统做法,大着胆子做出一些改变。与此相比较,德国人绝对“丁是丁,卯是卯”,一点不走样儿地按照设备安装调试说明来操作,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不活分”“死心眼儿”“认死理儿”。
当然,能够想到这一点,也是因为,自己买的家庭用车是德系车,也是因为自己始终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操作,车辆安全行使近20万公里之后。
……
现在看来,越是缺乏积累,越容易说过头儿的话,越容易把本属正常的事儿理解为不正常,甚至越容易提出不切实际的计划和目标。当然,一旦清醒过来,也才会认识到自己缺乏积累,也才会意识到,人的阅历和境界,决定了人对世界万物的认知程度,也才会不得不叹服:“到不了那个层次就不可能有那种感知。”
(2020-1-7完成;2020-1-8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