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四、吉利带给中国企业的若干思考 

(一)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是吉利迅速进军中国汽车市场的有利武器。

吉利成功的实力来源于在全球汽车业最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此前人们公认节能、环保、安全是新世纪全球汽车业的核心竞争力,各汽车生产企业都很努力奉行,但在金融危机面前,通用因油耗大等问题倒闭,丰田因汽车安全性能问题滑坡,欧美、日本的其他车企也悉数进入严冬。有位中国汽车评论家说得很透彻:“现实变得很简单,成本重新成为汽车业的第四主题,世界汽车未来的方向就是又便宜又好。对于绝大部分消费者而言,不便宜,再好的东西也没有价值。”这就是吉利的机会,因为吉利追求的就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2009年,吉利开始学习丰田维护零部件供应体系的方式――投资供应商。得到吉利参股的供应商在供货份额、结算方式和周期等方面都会得到照顾,甚至还有一些金融支持。这是吉利实施成本控制的新动向。无论何时,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把成本问题当成重要内容,金融危机更是使各家尽浑身解数降成本,但结果并不相同。吉利在控制成本上的独到之处,使得它成为进军国内外汽车市场的有力武器。

(二)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才能赢得未来。

吉利做到了既价廉又物美。 2002年10月1日“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驾驶吉利美日轿车飞越布达拉宫广场硬碰硬着陆成功就是一例。收购沃尔沃,李书福看中的是它的先进技术。1999年,福特公司并购沃尔沃汽车后,投资不下100亿美金,研究低碳技术。李书福说,“新能源车是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到时候,吉利生产的所有车都将是油电混合动力车。但凭中国现在的研发投入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的进度。”要买最好的,买优质资产,这是许多企业都希望做的。李书福之所以做到了,不是他的胆量,而是他的智慧。刚入市时,他以低价获得市场;为了尽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他又提出了“生产世界上最环保、最安全的车”的主张,正是这一思想,沃尔沃成为他的首先购买对象。

(三)吉利的大智慧还表现在:机会永远眷顾有准备的人。

李书福抓住机遇生产了轿车;抓住时机实施战略转型,提升了轿车档次;抓住了金融危机经济低迷所带来的商业机遇,使吉利汽车实现了从“低价制胜”到“质量制胜”的转型升级。李书福常说“转型要有历史机遇的巧合”,吉利购买沃尔沃,使他一步就踏上高档品牌车的发展轨迹。选择机遇与抓住机遇同等重要,抓住机会,就会胜人一筹。李书福带领吉利艰苦创业20多年,他明白了一件事:只要你有机会的旗帜,一切需要的资源都会在你的旗帜下集中。想国际化,就把英国的锰铜纳入帐下;缺技术了,就去把澳大利亚的变速箱公司一窝端过来;想要做高端汽车品牌了,就选定了沃尔沃汽车。抓住机遇,不要犹豫,当机立断,这样的词汇是给李书福这样的人准备的。当前世界汽车工业仍然笼罩着亏损、减产、倒闭的阴霾,正在经历着大调整、大转移、大重组的历史时机,吉利汽车紧紧把握机会,积极参与汽车工业的全球化竞争,努力实现2009年初提出的“战略转型目标不改变、员工总数不减少、产销目标不降低、重要项目不停止”,超额完成产销,逆势增长25%的经营目标。这或许就是吉利当前再次抓住的一个机遇。

(四)所有权和管理经营权的统一是提高管控能力的关键。

吉利100%拥有沃尔沃,这是特立独行的李书福的一贯作法,这种所有权和管理经营权的统一,可以使吉利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战略上保持长期稳定和一致。控股与参股都可能使自己在合作中丧生。吉利的这一作法,确保李书福在未来的研发、生产与市场开发、获得未来收益中的主动权。

(五)两种文化并行发展,考验吉利的掌控能力。

戴姆勒-克莱斯勒跨国婚姻失败案,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文化整合。“一家公司,一个愿景,一位执行长,两种文化,”这一提法正是戴--克合并后,执行官施伦普提出的,经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在吉利即将迎娶沃尔沃之际,李书福说:“这将是两个完全独立运作的品牌。”双方在谈判中达成这样的共识:沃尔沃管理层依照其独立的商业计划开展运营,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沃尔沃目前的生产和研发设施、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将保留。换句话说,从技术、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层面来讲,吉利将有意保持沃尔沃血统的一贯性,而不是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毁”了沃尔沃这家百年老店,对于并购企业,唯一需要改变的是考核与奖惩办法,也就是想通过奖罚达到一致。

吉利承认自己在管理上的不足,而沃尔沃具有雄厚的管理基础,这是两家企业文化融合中的一个难题,沃尔沃能否接受吉利松散式的管理有待实践考验。李书福也考虑到了文化的碰撞,“肯定会有文化差异,但是如果引导得好,使用得当,会产生混血的优势。”但从以往案例看,缺乏文化融合,再好的东西也难以持久。

(六)强烈的危机感与灵活的机制是吉利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
企业机制灵活是吉利致胜的关键,而民营企业的危机感更是它发展的动力。李书福在给沃尔沃把脉后断定,是福特对沃尔沃爱护太多,造成了沃尔沃危机感不强。日航所以倒闭,也与日本政府对其呵护备至有关。在自顾不暇中放弃沃尔沃对福特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抉择,对沃尔沃则更好。企业的独立是相对的,沃尔沃被福特公司纳入怀中10年,享受福特的关怀,一切都要服从于福特公司的总体战略,没有危机感,沃尔沃丧失了生命力。今后沃尔沃将接受吉利的管理,这是一种全新感觉,相信其个性会在一定时期内得到释放。

总部经济的共性,要求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必须有统一的意志,但对于多产业的企业而言,由于经营的内容不同,必须有个性的存在。如果个性得不到释放,企业就有可能陷入僵局,这是集团化企业的失败。福特收购沃尔沃的结果是把沃尔沃当成糖一样含在嘴里,结果把它给含化了。

吉利的危机感与生俱来,沃尔沃引入危机意识会激发它的活力。在解除保护后,品尝到了危机四伏的滋味,就会知道如何生存才能好些。
(七)企业家的精神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家精神中最主要的是创新,进而把企业家的领导能力与管理等同起来,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企业就是企业家工作的组织”。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曾在26个国家和地区与几十万名企业家交谈。其中79%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的成功非常重要。全球最大科技顾问公司Accenture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在全球高级主管心目中,企业家精神是组织健康长寿的基因和要穴。正是企业家精神造就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引发了20余年美国新经济的兴起。

吉利在近乎疯狂的李书福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成长之路,这次并购彰显了吉利的民族气节,这是中国大众思想观念中的民族精神,宣传和发扬这种文化,会使吉利在民众中树立起更美好的形象,从而成为吉利的社会推动力,这也许是吉利赢得国内潜在市场的最主要原因。

                      写作于2010年3月1日

话题:



0

推荐

车宏卿

车宏卿

42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1964年4月22日生,河北衡水景县人;河北师大政教81级本科生;华东师范大学85级国际共运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姜琦、张月明、周尚文;1988年获硕士学位;1995年被北京市高评委评审为社会科学专业副研究员。正研究员之职称,目前一直没有动力去解决。这年头,真有了称职,也不一定有多大用。顺其自然吧。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