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秀才与兵的尴尬对话

--从“秀才遇上兵,有理讲不清”谈起

 

科技压缩地球网络缩短历史改变世界传言快速成事实。

井中人观天下成为正能量挖掘器发射器传播器推进器。

              ——车宏卿2016年博文开篇语

 

标签:山路 拥堵 年鉴 换笔 杨绛 淡定

总听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讲不清”,也总愿意这样说。最近却慢慢发觉,其实,有时候,自己也是个兵。

●从1.5小时到0.5小时

从金安桥到落坡岭,初次走山路,用时1.5小时,路上,不停地有车超过你,催促你的喇叭不时响起;一年后,再从金安桥到落坡岭,用时0.5小时,路上,不停地超过别人的车,你催促别人的喇叭不停地按下。这时候,我想起老婆听到我初走山路花1.5个小时所说过的话:“用得了这么长时间吗?人家都说,半个小时就足够了。”你说,老婆当时说这种话,岂不是害人?就在519日,从谭柘寺到王平的山路上,有一辆白色马6轿车掉进百米山下。好在,车虽然毁了,司机只是受了点轻伤。

●从戏弄他人到借鉴他人

我每天上班习惯于早点开车进城,一不堵车,二省时间,三是对车有好处,四是废气排放少,有利于环保。从2008年底开始,我往往630就从石景山出发。为此,单位上时任主管领导戏弄道:“630出发,是不是太早了点儿?您干脆330出发得了,那样儿,保准儿不堵。”

领导怎么说,你就怎么听呗。谁让你是他的兵?话又说回来,聪明的领导也会不断调整自己。2009年的一天早上,我要搭主管领导的车,他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宏卿,没问题。你最好615到我车位。否则,稍微晚一点点儿,路就难走了。现在的交通状况,弄得你没办法儿。”

●从两个人到四个人

进入2016年以来,在单位偶尔听到这样的话:“怎么人家两个人能够完成?你们现在四个人,反而完不成。你让大家怎么理解?”这里所说的是《首钢年鉴》的编纂工作。作为承担首钢史志年鉴工作的执行主管,我听后,想来想去,只能用以下背景材料来回答:

背景材料一:退休的两人是《首钢年鉴》的初创者,已工作十四、五年,就像走山路一样,年鉴编纂,他们已轻车熟路。2014年和2015年他们先后退休。我们接手之后,处处都是难题,处处都得磨合,处处都得积累,而且,还要不时向退休的两位请教。这些,外行人,根本不会理解。

背景材料二:据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统计,全国各地年鉴工作的单位人员标准设置:少则3-5人,多则十几人。

背景材料三:两位退休者,一位每年经常两三个月不回家,一位经常是下主管回到家要还要继续工作。

背景材料四:根据首钢2015年相关改革方案,首钢党史研究工作,2016年由首钢组织部划转首钢发展研究院,由史志年鉴办公室具体承担,而这项工作,过去是个科室建制。

如此算下来,你就明白了:首钢史志年鉴工作,再加上首钢党史研究工作,4个人,多吗?

●从时常受重用到差点儿挨考核

1994年开始用计算机到现在,手提电脑成为我的录用工具已有15年之多,我早就换笔了,所以,走到哪里就把电脑带到哪里。长时间下来,我练就一种本事:只要讲话人所讲内容,专业性用语不是特别多,我就可以将讲话人的大概60%的讲话内容当场记录下来,稍作整理,就是原汁原味的讲话记录。这么说吧,有了我这个功夫,要想快速成文,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数倍。2009714日晚,杨天石先生在中外名家论坛举办讲课,我当晚回到家就整理出《杨天石先生谈蒋介石与国共合作》博文,并于16日上网。

我的现场速录这种功夫,被时任首钢党委副书记姜兴宏博士经常派上用场,我得以多次参加首钢总公司级调研,一干就是10多年,也取得不少研究成果。本人参加各种会议时,用电脑现场记录,也成为会场里的一大亮点。

最近两三年,在首钢总公司整顿会议纪律过程中,我本人偶尔参会,依然用电脑进行现场记录,却差点被当作整治对象。原来,会场管理人员误以为我不遵守会场秩序,没认真听领导讲话,而是在玩电脑。好在,这位会场管理者跟我半熟脸儿。他好意提醒我,还是注意点吧,否则,让别人给我拍了照,否则麻烦不是?可我需要注意什么?后来,俺干脆尽量不参加此类会议,免得干了正事,还惹麻烦。

●从有抵触到有感悟

根据有关规定,前两天,单位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学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党委书记讲课。我这个80年代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硕士期间专门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导师曾给国家领导人讲课的人,有点烦了,感觉就像是学了、用了20年英语,回过头来,必须得重学字母ABC。但会议一展开,特别是一宣讲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118日),我发觉,还真是挺有必要学习一下。我甚至感觉,习近平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怎么跟我想的一样?还有,他提到,“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怎么好像是我说过的?党委书记边宣讲,我边从网上查找出这篇文章,不时记下自己的随感。这一时刻,我觉得,如果说习总是秀才,他的讲话起码给我讲清楚了。

●从以秀才自居到感觉只是小兵

最近几天,杨绛先生去世,关于杨绛的文字报道大量见诸报纸等传统媒体与微信等现代媒体。困境中四人同室,她自然选择最差床铺的举止;春节时,她不给拜年的领导开门的做法;对名和利,她的那种淡定的心态;等等,首先让我想到我的书法家朋友王鸿济先生常写的四个字:“淡然无极”。我也想起许多充满智慧的长者经常教导我的一句话:要学会淡定。然而年过五旬,却总也改不了毛毛糙糙的毛病。在如何学会淡定面前,我只能算是一个小兵,而且很不成熟。

 (2016-5-29)

 

车宏卿四博联动详情告知:

新浪网:井中人观天下

http://blog.sina.com.cn/chehongqing

 

新华网:老爱卿的博客

http://chehongqing.home.news.cn/blog/

 

财新网:井中人观天下

http://chehongqing.blog.caixin.com/

 

财经网名家博客:井中人观天下

http://blog.caijing.com.cn/chehongqing

话题:



0

推荐

车宏卿

车宏卿

42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1964年4月22日生,河北衡水景县人;河北师大政教81级本科生;华东师范大学85级国际共运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姜琦、张月明、周尚文;1988年获硕士学位;1995年被北京市高评委评审为社会科学专业副研究员。正研究员之职称,目前一直没有动力去解决。这年头,真有了称职,也不一定有多大用。顺其自然吧。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