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哈达迪为啥就怵他?

转发:杨学增曾被断定永远难夺冠

 

科技压缩地球网络缩短历史改变世界传言快速成事实。

井中人观天下成为正能量挖掘器发射器传播器推进器。

              ——车宏卿2016年博文开篇语

 

标签:转发 评说 陈月泽 四川 杨学增 哈达迪

读完《CBA新科冠军1人最被误解 曾被断定永远难夺冠》,感觉陈月泽写出一篇好文!

它告诉人们,如何做好管理以及如何当好指挥官。

它告诉人们,如何为一个组织、一支队伍选择一位领头人以及领头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善用哈达迪,做到让哈达迪始终拼命在疆场上,不容易。

它告诉人们,如何理解个人作用与团队精神的关系。

它告诉人们,如何理解宽容以及什么叫允许失败。2001年,我就曾经给领导建议,要培育出一种允许失败的文化,16年了,我没有看到一位领导能够做到。在杨学增这里,我却发现,他的确允许大家失败,并且自己敢于担当。

它告诉宏卿:此文,值得收藏,也值得分享。

 

CBA新科冠军1人最被误解 曾被断定永远难夺冠

来自:CBA职业联赛腾讯体育 [微博] 2016-03-23

撰稿/陈月泽

 

夺冠之后,杨学增最先做的一件事情,便是澄清了一个外界对自己的“误解”,尽管他的身上从来就少不了误解。

在中国,喝酒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在风格更加豪爽的篮球圈里更是如此。而在普遍酒量不俗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群体中,“北大接(接君)南大杨(杨学增)”是其中的佼佼者。坊间传言杨学增能喝三斤白酒,故而得到了“杨三斤”的绰号。当记者再一次将这个绰号讲给杨学增的时候,大杨却摇了摇头表示否认。

“外面的确是有人这么说我,主要是说我酒量好。但我澄清一下,我喝不了三斤,”说到这里杨学增自己也笑了,“我自己不喜欢喝酒,也有个度,只是在酒桌上结识了很多好朋友好兄弟,大家喜欢管我叫大哥。可能我现在人缘比较好,也和自己的性格有关系吧。”

随着四川队夺冠,杨学增一夜之间成为了CBA历史为数极少的冠军教头,这样的荣誉也让很多人感叹,杨学增的历史地位瞬间提升。但杨学增并不那么在乎外界如何评价自己,因为世人对他的误解和偏见,早就由来已久了。

杨学增的教练生涯,是从南京部队队开始,那是一支中国篮球历史上以快著称的球队。1995-96赛季,整个南部队甚至没有主力中锋,却硬生生在杨学增的带领下取得了联赛第六名的成绩。2004年,杨学增在张勇军的介绍下来到了东莞新世纪俱乐部。当时的东莞队国内球员底子薄弱,也没有强力外援,俱乐部给杨学增的要求也是——不求赢很多场比赛,但一定要打得好看。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杨学增获得了宽广的空间来施展拳脚,将自己“快打旋风”的风格发扬光大。

慢慢地,杨学增成为了CBA炮轰战术最具代表性的教练,他也渐渐开创了CBA独树一帜的攻势篮球风格在离开东莞队之后,杨学增辗转山西队、浙江队,上赛季又重新回到了山西队。在杨学增的麾下,球队总是能够打出水银泻地般的流畅进攻,但却始终难以成为顶级劲旅。2012年季后赛,杨学增率领山西队杀进半决赛,并与当赛季的总冠军北京队血战五场,这成为杨学增夺冠前最辉煌的履历。但之后的几年,大杨的球队始终无法在季后赛突破首轮。

对于杨学增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很多人认为他重攻轻守,甚至有人断言这种失衡的战术体系永远无法打造出一支冠军球队。也有人指责杨学增的战术过于简单,他麾下的球员很少会打复杂的战术配合,在转换进攻当中更是出了机会就投篮,简洁到了极致。

而对于自己的执教风格,杨学增却始终没有动摇。“我从来没有说过防守不重要,我平时比赛里跟队员强调最多的也是防守,但我带过的几支球队进攻能力在联盟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我觉得打好跑轰战术,篮子很重要,果断出手也很重要,机会来了就出手,不要把战术搞得跑来跑去。战术没有什么高妙之处,大家都很了解,那打到最后就是个人,”杨学增说,“我不喜欢太复杂的战术,在我这里只要有35套就够用了。我不赞同那些10多套甚至20套战术的理念,即使战术跑出来了,打不出来又有什么用?竞技体育不是搞教学。我就是提倡速度快、实用、简洁的风格打法。关键时候就得依靠个人能力和个人特点来解决问题。”

总决赛的赛场上,四川队凌厉迅猛的反击让本来以快著称的辽宁队吃尽了苦头,而他在阵地战中打造的哈达迪高位策应的战术,更是由一个简单的方式衍生出了诸多的变化。而在关键时刻,哈里斯也多次用一锤定音的单打直接杀死了比赛。团队与个人,在杨学增的球队得到了完美的演绎

可即便如此,对于整个四川队和杨学增本人的质疑依然没有中断。在有些人看来四川队夺冠更多是沾了三外援的光,主教练的作用只是其次。在杨学增的理念当中,一名教练应该做的事情远不止布置场上战术、进行人员调配这么简单,他最看重的如何将球队当中每个人的能力都发挥出来,而这是一项真正的艺术

从半决赛和总决赛来看,新疆和辽宁实力在我们之上,但他们在场上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全部发挥出来,打不出来就没用。相反我们把自己的个人能力和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他们就没我们那么强。我们总决赛每一场都有一个国内球员打出来,从张春军到孟达再到王汝恒,正是依靠他们不断挺身而出,我们才能最终赢下系列赛,”杨学增说。

杨学增与很多从严治军的老派教练不同,他会在该严格的时候严格,该宽容的时候宽容。总决赛MVP哈达迪,是个性格乖戾的大个子,他的CBA职业生涯中,从普拉达、马跃南,再到李秋平,从来没有中断过与主教练的矛盾。但在杨学增手下,哈达迪总是心甘情愿地卖命打球,虽然这与四川队高额的赢球奖金不无关系,但杨学增的人格魅力自然也无法否认。在赛季开始前的一次训练中,哈达迪穿着一身便装来到训练场,丝毫没有参加训练的意思。杨学增没有动怒,他笑呵呵地走到哈达迪的身边,十分钟之后哈达迪问队友借了一条短裤,又问工作人员要了一件本来准备给球迷签名的T恤,换上衣服就投入到了训练当中。

平日里,经常能够看到哈达迪与杨学增开两句玩笑。哈达迪曾经给身材魁梧的杨学增起了一个绰号“PANDA(熊猫)”,但在杨学增的面前,他却从来都不敢直接叫这个绰号。已经在中国打了三个赛季的他,也非常明白,眼前这个教练度量不小,但却有着自己处事的分寸。

对于麾下的国内球员,杨学增始终坚持鼓励为主的策略,“杨导不知道多少次跟我说过,你在场上就大胆地投,这就是你对球队的价值所在,投进了算你的,投不进算我的,”孟达曾经这样回忆说,“他不会因为你投不进而骂你,但如果你出了机会犹豫不敢投,他肯定会批评你。”

杨学增向来不是一个以大训练量著称的教练,“我不喜欢大运动量的训练,我比较会把握一个度。什么时候该加量,什么时候调整,还有怎么保持体能,”杨学增说,“你看我们四川主力轮换的球员平均年龄都在30岁左右,但整个赛季他们的体能和身体健康方面都保持得不错。我之前带过的东莞、山西、浙江都很少出现球员大面积伤病的情况。”

在外人看来,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笑容,腆着一个大肚子的杨学增,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但在竞技体育的圈子里打拼多年的杨学增,又何尝没有证明自己的强烈愿望。时至今日杨学增依然能够回忆起,昔日山西队老板王兴江喝醉了酒让他下课,酒醒之后又极力挽留自己的场景。在第一次带山西队的时候,杨学增的诸多执教理念与王老板严重冲突,最终只能黯然离去。之后来到浙江队,杨学增在进入季后赛的情况下依然未能留下。上赛季重返山西,又因为国企体制的种种束缚与制约,无奈地挥手作别。教练本就是一个“高危行业”,一次次地“失业”和“再就业”,却始终没有磨灭他心中的坚持。

今年乱象丛生的总决赛,外加三外援的强势发挥,让四川队的总冠军注定充满争议,杨学增自然也是一样,“别人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议论,这也是你改变不了的,只能说不要让负面的东西影响到自己,影响到球队,”对外界的种种声音,杨学增看得很清楚。

夺冠的颁奖仪式上,冠军宝鼎第一个交到了杨学增手里,大杨有点没准备好,举鼎的一刹那胳膊颤了一下。就像这个冠军的到来,多少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说:“真的很幸福。”

(2016-3-23)

 

车宏卿四博联动详情告知:

新浪网:井中人观天下

http://blog.sina.com.cn/chehongqing

 

新华网:老爱卿的博客

http://chehongqing.home.news.cn/blog/

 

财新网:井中人观天下

http://chehongqing.blog.caixin.com/

 

财经网名家博客:井中人观天下

http://blog.caijing.com.cn/chehongqing

话题:



0

推荐

车宏卿

车宏卿

42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1964年4月22日生,河北衡水景县人;河北师大政教81级本科生;华东师范大学85级国际共运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姜琦、张月明、周尚文;1988年获硕士学位;1995年被北京市高评委评审为社会科学专业副研究员。正研究员之职称,目前一直没有动力去解决。这年头,真有了称职,也不一定有多大用。顺其自然吧。

文章